梦轩札记:《苏菲的世界》(20)洛克
一、新知
1、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
(1)理性主义
1)基本观点:
Ⅰ、理性是知识的源泉
Ⅱ、人可能在没有任何经验之前,就先有了一些与生俱来的概念;这些概念越清晰,就必然越与实体一致
2)流行时间:17世纪
3)代表地域:欧陆
4)代表人物: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
(2)经验主义
1)基本观点
Ⅰ、一切关于世界的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经验获取的
Ⅱ、如果不透过感官的体验,我们心中一无所有
2)流行时间:18世纪
3)代表地域:英国
4)代表人物:洛克、伯克莱(贝克莱)、休姆(休谟)
(3)经验主义运动
1)核心理念:
Ⅰ、人在看到这个世界之前对它没有任何固有的概念或观念
Ⅱ、如果有一个概念和经验的事实是完全不相关的,那么它是一个虚假的观念
2)使命:仔细检视人类所有的观念,确定它们是否根据实际的经验而来,把所有空洞不实的观念淘汰掉
2、洛克(1632-1704)其人
(1)代表作:《论人之理解力》
(2)主要哲学关怀
1)我们的概念从何而来?
2)我们是否可以信赖感官的经验?
3、概念的来源问题
(1)“单一感官概念”与“复合概念”
1)单一感官概念即人闻、尝、摸、听到的各种东西,是人唯一能感知的事物;人通常的感知就是对一连串单一感觉的感知
2)复合概念是心灵除被动接受外界印象之外,积极活动的结果;它是人以思考、推理、相信、怀疑等方式处理单一感官概念,形成的思维反映
(2)对虚假知识的界定
1)因为心灵不只是一具被动的接收器,它会将传入的感觉加以分类、处理,所以造成感觉与思维反映的不同,需要用心甄别
2)根本上,认识世界的所有材料都来自感官,因此无法回溯到单一感觉的知识都是虚假的知识
4、感官经验的可靠性问题
(1)主要性质
1)广延世界的基本性质,如重量、运动和数量等
2)可以确定感官已经将它们客观地再现,因为在尺寸、重量等性质上,人会有一致的看法,这些性质存在于事物本身之中
(2)次要性质
1)事物的其他特质,如颜色、气息、味道、声音的程度
2)不能真正反映事物本身的固有性质,只是反映外在实体在感官上所产生的作用,对它的感受因人而异
5、与理性主义者的一些共识
(1)对广延实体的理性认识:同意笛卡尔的说法,认为有些性质是人可以用理智来了解的
(2)承认笛卡尔“直觉的”或“明示的”知识的存在
1)认为每个人都有相同的一些道德原则,相信世间有所谓“自然权利”存在
2)相信人类凭理性就自然而然可以知道上帝的存在;关于上帝的概念原本就存在于人的理性之内
6、其他方面的思想与贡献
(1)公开提倡知识自由与宽容的精神
(2)关心两性平等问题:宣城女人服从男人的现象是男人操纵的结果
(3)倡导许多开明观念:后来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开花结果
(4)首先倡导“政权分立”原则
1)最早强调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立
2)认为为了确保国家的法治,必须由人民的代表制订法律,而又国王或政府执行法律
二、新语
1、“先有”与“一无所有”
“先有”与“一无所有”可能是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两个有效标志——但恐怕不是最确切、或者最明白的标志,因为理性也好、经验也好,毕竟是认识方法上的问题,而不是本体论上的问题。然而关键在于,理性主义对两者是兼容的,而一旦接受了经验主义,至少在自然学上就不能再持先天认识的论点了。所以后面提到洛克与笛卡尔在部分知识基础上的共识,基本是在伦理社会领域,也不足为奇。
2、单一感官概念
单一感官概念看来是洛克经验主义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或者说,单一感官概念是洛克对经验的诠释。单一感官概念就是经验,反之,经验就是单一感官概念;除此以外的东西,大体上经过意识自觉或不自觉的加工,因而不再可靠了。其实这与笛卡尔在某一方面是相似的:即通过直观来寻找可靠的基石。笛卡尔从理性直观,找到了“我思故我在”;洛克从感性直观,所发掘的就只能是单一感官概念。然后将所有知识都回溯到这里,无法回溯便是假的,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3、经验的两种性质
这两种性质与前一章所述笛卡尔外在世界存在的证明看起来并无区别。在笛卡尔那里,外在世界所以真实存在就是因为它能部分地被诉诸理智,而理智的确定性建立了外在世界的确定性和真实性。然而在洛克这里,他用经验来统摄这两个层次——确定的层次和不确定的层次,而即便经验主义者的洛克,也不得不承认至少有一半的感觉经验是不完全可靠的。现在看来,洛克与旧理性主义者最大的区别,还是在最原初的地方,即把“单一感官概念”而非“我思故我在”看成一切的基础,而上面的上层建筑,区别就不那么显而易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