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轩札记:《苏菲的世界》(25)康德
一、新知
1、康德其人(Immanuel Kant,1724-1804)
(1)出身:
1)出生于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终身未曾离开
2)父亲是马鞍匠,家人都是虔诚的新教徒
(2)特点:
1)认为有必要巩固基督徒信仰的基础
2)对于古往今来的哲学有很深厚的了解,精通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哲学
2、认识论
(1)康德以前的认识论
1)焦点:人对于世界能有什么样的知识
2)两个猜想:
Ⅰ、世界正如我们感官所认知的
Ⅱ、世界正如我们理性所体悟的
(2)哥白尼革命
1)认识的主体性
Ⅰ、人的心灵不是纯粹被动地接收外界感官刺激,而是主动去塑造
Ⅱ、不仅心灵会适应事物的形状,事物也会顺应心灵
2)理性参与感觉经验
Ⅰ、时间与空间是理性中的两种“直观形式”,它先于一切经验;换言之,时与空是人类感知的方式,并非物质世界的属性
Ⅱ、因果律是人类理性的特点,它绝对不变,存在于人的意识中
3)知识的性质
Ⅰ、“事物本身”与“我眼中的事物”意义不同,我们永远无法确知事物本来的面貌,所知道的只是自己眼中的事物
Ⅱ、因果律与自然法则事实上是人类认知的法则,因此它们可以被证实
Ⅲ、知识从感官而来,但必须符合理性的特征,因此,经验决定知识的材料,理性决定知识的形式
3、伦理学
(1)关于上帝
1)无论理性或经验都无法确实证明上帝的存在,只能诉诸个人的信仰
2)为了维护道德的缘故,我们应该假定人有不朽的灵魂、上帝确实存在以及人有自由意志
(2)实践理性
1)背景:在休谟的怀疑论中,人无法从描述性语句得出规范
2)性质:
Ⅰ、实践理性是一种先天能力,是与因果律一样存在于理性中的道德法则
Ⅱ、道德法则本身没有内容,它是先于经验的直观形式
Ⅲ、道德法则是绝对的、强迫性的,具有普遍性而无法被理性证明
4、自由论
(1)作为一个由物质组成的生物,人完全受到因果律支配,不能决定自己的感官经验也不能决定它们的影响
(2)只有当人追随实践理性,并因此作道德抉择时,人才有自由可言,因为当人遵守道德时,同时也是其制订者
二、新语
1、哥白尼
我从前不知道康德有多睿智,只听说他是很高明的哲学家,究竟高在哪里,也不甚了了;今日看了,才知他竟厉害如斯。可以说,康德是从古开始,第一个其思考令人无法发笑的哲学家——或者说是第一个迄今为止仍能显示出其思考之正确的哲学家。他的哥白尼革命将不会过时,而他的时空观念将逐步得到现代物理学的证实。
康德以前的哲学家只是从客体的角度去理解感官的,也正因此,感官的有效程度成为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结果,康德以前的经验主义走向了不可知论,理性主义则选择二元论。到了康德这里,人们才终于得到了自己的世界。因果律不存在?不是,恰如我们所见的才称得上因果律。时空的自性不确凿?非也,时空只是人类认识的形式。随着对物自体的敬而远之,我们终于有机会知道——世界是正如我们所认识的,因为正如我们所认识的才是的世界。
2、道德律
康德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话是:“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乍看之下,道德法则的意义并不明确,在汉语语境中,尤其容易被曲解。现在我想,康德所谓的“道德法则”,是一种抽象的理性原则,它对应着休谟之前的疑问:人何以使事实判断到价值判断成为可能?
使道德推论成立的,就是康德所谓的道德法则。它本身没有任何内容,因此它是具有普遍性的;它同时具有强制性,因为在特定前提下,你必得到这样的结果——大概这也是康德觉得它神奇之处吧。道德法则内在于理性之中,其运作机制就和人看见“1+1”便能得知结果为“2”是同样的;它得出的伦理所以有效,不在于社会的强制性,而在于每一次运算都是个人化的。通过将伦理的绝对性从具体的法条收缩到运算法则中,康德为理性主伦理学赋予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