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笔记与评论 » 读书心得 » 文章内容

梦轩札记:《苏菲的世界》(29)马克思

一、新知

1、黑格尔以后
(1)大哲学体系的时代到黑格尔为止,在他之后,不再有庞大的思考体系,哲学被“存在哲学”和“行动哲学“取代
(2)祁克果和马克思都以黑格尔的哲学为出发点(和月:辩证法),受到其思考模式影响,但都不同意黑格尔的“世界精神”与理想主义
2、马克思(Marx,1818-1883)其人
(1)提出“哲学家只诠释了世界,可是重点在于他们应该去改变这个世界”,显示出哲学史的转折
(2)思想有一个实际的或政治的目标,不只是哲学家,同时也是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
(3)不是每一种自称“马克思主义”的学说都是马克思自己的思想
3、历史唯物主义
(1)与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对比:
 1)黑格尔认为,历史发展是受到两种相反事物之间紧张关系的驱动,它们之间的紧张关系会被突如其来的改变消除,这种推动力就是“世界精神”
 2)马克思认为,物质的变化才是推动历史的力量,促成历史前进的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力量
(2)社会基础与上层构造
 1)联系与区别
 Ⅰ、物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条件是社会的基础,社会思想、政治制度、法律规章、宗教、道德、艺术、哲学和科学是社会的上层构造
 Ⅱ、物质条件“支持”着社会里的每种思想和看法,社会的上层结构正好反映了社会的基础
 2)社会基础的层次
 Ⅰ、生产条件:社会可以利用的自然条件与资源,如气候、原料
 Ⅱ、生产工具:设备、工具和机器等
 Ⅲ、生产关系:社会中人们分工的方式和财产的分配
(3)唯物辩证法
 1)概述:
 Ⅰ、必须承认社会基础与它的上层结构之间有一种互动的辩证关系,否则就是“机械论的唯物主义者”
 Ⅱ、上层结构与社会基础之间也存有互动关系,但否认社会的上层结构能构成独立的历史
 2)具体:
 Ⅰ、社会的政治情况与意识形态是由它的生产模式决定的,现代人的思想、道德尺度与古代之间的差距不是偶然形成的
 Ⅱ、是非对错的观念是社会基础的产物,因此人没有自然权利可言
 Ⅲ、社会的是非标准主要是统治阶级决定的,因此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是,历史所牵涉的主要是谁拥有生产工具的问题
4、阶级斗争论
(1)概述:在历史的各个阶段,社会的两个主要阶级彼此之间都会有冲突存在
(2)分期:
 1)奴隶社会:阶级斗争在一般人与奴隶之间
 2)封建社会:阶级斗争在封建贵族和农奴之间,后来在贵族与一般人之间
 3)中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在资本主义者和无产阶级工人之间
(3)总结:
 1)阶级斗争总是存在于拥有生产工具和没有生产工具的人之间
 2)上层阶级不会自愿放弃权利,因此只有透过革命才能改变社会现状
5、劳动与异化
(1)人与自然的互动
 1)当人改造自然时,其自身也在被改造;人在干涉并影响自然时,自然也同时干涉和影响人类
 2)人的工作方式影响人的心灵,人的心灵也影响人的工作方式,因此,劳动与人类的本质密切相关
(2)劳动的异化
 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为别人工作,因此其劳动成为外在的事物,而不属于其本身
 2)工人一旦与工作之间产生隔阂,就会与自己产生隔阂、与自己的现实脱节,从而被异化
(3)结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把他的劳动成果以及他的整个生命都转移给中产阶级
6、剥削与资本主义的灭亡
(1)剥削的内涵
 1)把工人的工资和其他生产成本从销售价值里扣除,会有一部分剩余价值
 2)剥削即资本主义者把事实上由工人创造的价值放进了自己的口袋
(2)剥削的后果:工人的购买力下降,造成恶性循环
(3)结论:
 1)资本主义因其生产方式内在的矛盾,成为一种自我毁灭式的经济制度
 2)在新时期会出现新的阶级社会,由无产阶级武力镇压中产阶级,即无产阶级专政
 3)过渡期结束后,将迎来一个不分阶级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
 Ⅰ、生产工具由“众人”,即人民所有
 Ⅱ、国家政策是“各尽其才,各取所需”
 Ⅲ、劳动成果属于劳工,异化现象到此为止

二、新语

1、马克思

马克思在中国也可谓为名人了,中国官方号称以“马克思主义”为意识形态,但仔细看来,马克思的思想在现代中国的影响其实不大,或者说,至少不比民国时大。15年10月举办所谓“第一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时,麦克法夸尔教授就指出马克思主义在普通中国人中的影响是可疑的,相比之下,爱国主义与儒家思想的威力可能更为巨大。而中国民间则相反,喜欢指责是“马克思主义”造成中国文化断层,文化精髓流失。

从我自己的经历看,中国人的思想中没有辩证法。现在的中国人认为应当坚持的,或者说常见的判断是非的依据是“古老的礼仪规训”或“起码的道德底线”。可是,马克思主义是不讲这些的;“古老的礼仪规训”和“起码的道德底线”是典型的孤立、静止、片面的道德形而上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表面上受批判的对象——然而中国人从未抛弃它,它一直潜移默化地主导着新中国的发展进程。

从现在的眼光看,似乎有理由认为,新中国发展至今所遇到的挫折,绝不是什么“文化断层”带来的,而正是文化的传承带来的——马克思主义从未消灭中华文明,文革也好、什么也好,各种“劫难”的来源,其实就内在于中华文明自己的内容中。中国人想要把责任赖给共产党、赖给马克思,不过是给自己行个方便,推脱自己所负文化和人性的沉重罢了。

2、辩证法的改造

马克思改造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但似乎并非一种彻底的,成理论体系的改造。马克思主要在两种意义上运用辩证法:第一是矛盾,在辩证逻辑中,一组存在的矛盾会成为事物改变的推动因,在马克思这里,社会的物质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都广泛存在着矛盾,他们成为历史辩证地发展的源动力;第二是毁灭,辩证法包含了“生者必灭之理”,因为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性的,凡是合理性的都是现实的,那么现实的东西就一定将在失去合理性后走向灭亡,这是“否定之否定”的辨证过程所致的必然结果——对历史唯物论而言,就是上层建筑终将失去社会基础,然后覆亡。资本主义的必然毁灭是如此,无产阶级专政的必然毁灭也是如此,可是最终到来的共产主义无阶级社会呢?它在整个辩证逻辑中又处于怎样的地位?我不知道马克思是否论述了这一点,但这是他必须解决的问题;至于贾德,“世上也许永远不会有人间乐土,因为人类永远会制造新的问题”,大概就是他对这一话题的评论吧。

3、异化

异化的劳动观可能是这一节所提到的马克思的思想中“最哲学的”部分;或者说,也许就是在这一层面上,马克思才称得上是一个哲学家。按我的理解,异化就是人在活动中产生出与自己不同一的事物,使得自身的完整性被破坏,主体性部分地丧失,成为从自身中生成的他者的奴隶。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对工人最大的伤害就是,将劳动——这一他认为与人类本质的塑造极具关联的行为——与工人自身相隔离了。因此,工人的自我实现受到阻碍,他的生命终被异于他自己的“他的劳动”所统治。

上一篇:梦轩札记:《苏菲的世界》(28)祁克果下一篇:梦轩札记:《苏菲的世界》(30)达尔文


仅有 1 条评论
  1. 好文章,谢谢分享

添加新评论

最新文章

最近回复

  • 塑芬:这不就是我《卸载》的2022版吗
  • 塑芬:干掉他 巨无霸
  • 萌萌:我也是,想哭,不到两天时间,我仿佛将心灵迈入了进那片荒原
  • 萌萌:您还上网吗?我不知道怎么称呼您,想问个问题,qq 群是多少?作者...
  • Arya:明月大大你好呀,我也好喜欢这本书呀,也很关心坏坏熊的近况,哪怕1...
  • 匿名用户:super dick!网站又开张了!
  • 青大将丸:这是小说吗
  • :简直厉害!
  • 面膜批发:好文章,谢谢分享
  • 耐火砖:很清新的文字,拜读了!

分类

标签云

生活点滴 人生百味 读书心得 历史学 诗歌 博客故事 灵光乍现 小说 社会万象 音乐分享 文艺评论 形而上学 社会学 国学 漫画 学术评论

随机文章

热评文章

归档

友情链接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