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笔记与评论 » 读书心得 » 文章内容

梦轩札记:《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第三章 离乡者的凄哀

一、新知

1、鲁迅曾参加科举,但没有热情,半途而废
2、十八岁时,鲁迅进入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学习
3、十九岁时,转学至南京的矿路学堂
4、二十二岁时,到日本公费留学
(1)先在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日语
(2)再到仙台的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医学
(3)后来又返回东京,住在公寓修德文、看杂书

二、新语

1、清末新式学堂的教学水平

从前我们说起清末民初的“新式学堂”,总是一片褒美,以为它终于使中国教育的面貌“焕然一新”,于是不吝溢美之辞,仿佛时代就此划裂,前途由是光明。那么实际到底怎样呢?鲁迅的一些遭遇为我们提供了感性上的认识。王晓明老师在书中引用道:“……一位教员公然在课堂上断言:‘地球有两个,一个自动,一个被动,一个叫东半球,一个叫西半球。’”这段文字出自民国作家汪仲贤的回忆文章,而它至少透露了我们新式学堂教育中存在的两个问题:

首先,新式学堂的办学水平参差不齐。江南水师学堂仿照李鸿章创办的天津水师学堂办学,却办得“乌烟瘴气”(鲁迅语),这与南方海军力量建设得到的重视度不够可能是相关的。到了汪仲贤上学的时代,海军军校出身的学生竟不识鱼雷、不能游泳,其质量也可见一斑。其次,江南水师学堂分洋、汉两科,其中洋科用英文教授,主要是近代自然科学和技术,汉科我猜想大抵是中国的旧国学。那位说出“地球有两个,一个自动,一个被动,一个叫东半球,一个叫西半球。”的先生就是教汉科的。这说明,新式学堂的洋、汉两大类科目(或者说理科和文科教育)是割裂的,连海军军校里的文科教师,地理水平都一塌糊涂,那其他学校的情况怕也不会太好。这种割裂,甚至相互拆台,必定会在对学生的引导上产生问题和偏差。

除此之外,高年级霸凌学弟、不同专业间相互打架的学风也与我们平常想当然的认识相去甚远。是以历史研究之事,还是得要多看一手材料,对情境有所认识。只凭三言两语的概括脑补,那真是脑洞有多大,错谬就有多大。

2、轻蔑

鲁迅求学的经历几乎是一部受轻蔑的历史。在这一节中,我看到了许多轻蔑:绍兴人对外地人的轻蔑、绍兴人对家道中落的鲁迅的轻蔑、教员对学生的轻蔑、满族少年对汉人的轻蔑、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轻蔑,诸如此类。王晓明老师说:“日本人蔑视中国人,是因为他打败了你,你除了自己振作起来再打败他,没有别的话可以说。”我想,这是一种旧的摆脱轻蔑的思路——在旧的时代里,轻蔑的施加者被末认为是强的,而被轻蔑的一定是弱者。然而时至今日,我们早已明白,轻蔑可以发生在任意的社会群体之间,并不一定要分清孰强孰弱的关系。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富人轻蔑穷人时,穷人其实也轻蔑富人。实际上,我认为轻蔑的核心要素不过是“认为对方的状态很糟糕”或“想当然地认为对方处于自己所揣测的糟糕状态”而已。旧的解除轻蔑的逻辑是:消除地势之间的落差,使轻蔑变得不可行。然而这将遇到两个问题:第一,消除一个差势可能制造新的差势,使新的轻蔑变得可行;第二,轻蔑其实并不需要地势落差,只要基于任意的信息不对称(甚至是“我不知道你其实不处于我想像的那种状态”),都能引发一场轻蔑。那么,除非在伦理学上接受“你对我的轻蔑是不合法的,而我对你的轻蔑是合法的”或“人与人之间正应当相互轻蔑”这两条原则的其中之一,旧的解除轻蔑的逻辑就是失败的。

真正直击轻蔑深层的解决方案只有一种,那就是消除轻蔑本身的逻辑。即反省这个问题:为什么可以对身份、地位区别于自己的人进行笼统的敌视和攻击?如果不能想通这个问题,却又要责难他人的轻蔑,并以它为罪的,则轻蔑其实是全人类的共罪,一切罪责,将由所有受困其中一起分担。

上一篇:梦轩札记:《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第二章 天突然坍了下一篇:梦轩札记:《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第四章 初皈神灵的狂喜


添加新评论

最新文章

最近回复

  • 塑芬:这不就是我《卸载》的2022版吗
  • 塑芬:干掉他 巨无霸
  • 萌萌:我也是,想哭,不到两天时间,我仿佛将心灵迈入了进那片荒原
  • 萌萌:您还上网吗?我不知道怎么称呼您,想问个问题,qq 群是多少?作者...
  • Arya:明月大大你好呀,我也好喜欢这本书呀,也很关心坏坏熊的近况,哪怕1...
  • 匿名用户:super dick!网站又开张了!
  • 青大将丸:这是小说吗
  • :简直厉害!
  • 面膜批发:好文章,谢谢分享
  • 耐火砖:很清新的文字,拜读了!

分类

标签云

生活点滴 人生百味 读书心得 历史学 诗歌 博客故事 灵光乍现 小说 社会万象 音乐分享 文艺评论 形而上学 社会学 国学 漫画 学术评论

随机文章

热评文章

归档

友情链接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