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轩札记:《苏菲的世界》(17)巴洛克
一、新知
1、“巴洛克”
(1)时间:17世纪
(2)词源:形状不规则的珍珠
2、“巴洛克”时代的精神:在相互矛盾的对比中呈现张力
(1)无论艺术还是生活,都具有夸张华丽的自我表达形式,但也有一股退隐避世的潮流行起
1)艺术:充满对照鲜明的形式,譬如刻画极其繁华奢靡的生活,却在角落里画上骷髅头;相比之下,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显得平实、和谐
2)生活:
Ⅰ、许多人延续文艺复兴时的乐观精神,也有许多人过着退隐山林、禁欲苦修的宗教生活
Ⅱ、巴洛克时代代表性的拉丁谚语“把握今天”和“不要忘记你将会死亡”
(2)浮华矫饰,但也意识到世事无常,明白周遭的美好事物终有一天会消殒凋零
3、巴洛克时代矛盾与冲突的表现
(1)政治上:
1)烽火遍地
Ⅰ、宗教冲突和争夺政权是酿成战乱的两大原因
Ⅱ、惨烈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欧洲大部分地区卷入其中,德意志受损最大
2)充斥阴谋与暗杀
(2)经济上:阶级差距极大,凡尔赛宫和法国人穷困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4、戏剧的人生观
(1)人生如戏
1)演戏的人在舞台上创造假象,目的就是显示舞台上的戏剧是一种假象
2)戏剧成为人生的缩影,无情地呈现出人类的软弱
(2)人生如梦
5、唯物主义与理想主义(超物主义)
(1)两者的区别
1)超物主义认为生命具有一种崇高的特质
2)唯物主义相信生命中所有的现象都是从肉体感官来的
(2)机械唯物主义
1)霍布斯
Ⅰ、相信自然界所有的现象都完全是由物质的分子组成的
Ⅱ、人类的意识(所谓灵魂)也是人脑中微小分子的运动产生的
2)牛顿
Ⅰ、证明整个宇宙适用同样的运动定律,也证明自然界所有变化都可以用宇宙重力与物体移动等定律来加以说明
Ⅱ、一切事物都受到同样的不变法则或同样的机转左右,因此所有自然的变化都可以用数学精确地计算,这种观念成就了“机械论的世界观”
3)机械唯物论者的特点:不认为机械论的世界观与对上帝的信仰有何抵触
(3)唯物主义的发展
1)18世纪,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写作《人这部机器》,认为人脑有用来思考的“肌肉”
2)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的极端机械论(决定论)
Ⅰ、如果神祇能在某个时刻知道所有物质分子的位置,那就能知道过去和未来的所有事情
Ⅱ、所有事情都已注定,一件事情会不会发生都早有定数
6、对物与精神关系的反思:物质可以不断被分割成更小的单位,但精神不能以任何形式被分割
二、新语
1、“巴洛克”
我原先知道“哥特式”是文艺复兴人的杰作,却不想“巴洛克”原来也出自他们的鄙夷。看起来,文艺复兴人对他们想象中的古典主义艺术的热爱真是无以复加。古典以后的艺术,他们成为“野蛮”(哥特),而继他们的新古典而来的,又被称为“不规则”(巴洛克);则他们的审美倾向,已经洞若观火了。
2、戏梦一般的人生
我不清楚巴洛克时代的人何以这样“对比鲜明”,姑且揣度一下,大概由于先前带来的思想冲击实在太大吧。从这一点上看,现今也不失为第二个“巴洛克时代”——一个旧观念倒塌、新观念未建立,人们在迷惘中横冲直撞,却找不到安身之所的时代。这时代里的一些人脑满肠肥,一些人穷困潦倒,一些人空前自由,另一些人却始终得不到解放。大概这个时代的人内心是动摇的,全然不知所之,然后迎接他们的就是革命和启蒙运动。
3、唯物主义
现在想想,我大概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我相信:世界上并没有超出物质构造本身的事物。我甚至不认为物质有外在的形式,而世界也不尊奉什么“规则”、“定律”。因为这些东西都“不必假设其存在”,而它们承担的角色,完全可以被物质自身所替代。是所谓物质的“性质”,是由其本身的结构决定的;而世界所以“万有引力”,也不因有“万有引力定律”,而是质量本身的结构产生了这种力量罢了。至于观念,它当然是不可分割的,可是,金属的“可导电性”难道是可以分割的吗?但归根结蒂,现代物理学已经证明,这种不可分割的性质在物而言仍是其特殊结构的产物,那么我们不妨也可以期待人脑的谜团被彻底解开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