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与思考 » 历史学 » 文章内容

从甲午战争军费筹措看清帝国国家能力对近代化的影响

按:本文为2015学年秋季学期公选通识课“《剑桥晚清民国史》与中国近代史”的作业。

王绍光先生在他1993年出版的《中国国家能力报告》中提出,国家能力是指国家将自己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其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汲取能力、调控能力、合法化能力和强制能力。同时,他认为历史上清帝国国家能力的低下是其迟迟不能实现经济近代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缺乏强大的国家汲取财政能力使其根本无从获得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的财力。本文谨从这一观点和定义入手,以甲午战争中双方军费的筹措情况为案例,分析清帝国国家能力对其近代化的影响。

1、双方军费的总体筹措情况

整个战争期间,清的中央政府(户部)筹措的款项只有不到1000万两白银。这对于一场对外战争而言,无疑是杯水车薪。因此,清政府只能以“息借商款”名义向国内商人借款,最终筹得约1102万两白银,但这一数目仍不足以负担对日作战的军费。最终不得不以海关关税为抵押,分两次向汇丰银行借得折合白银约2865万两的军费。三者合计,折合白银不到5000万两。

而日本方面,从其战后公布的数据看,筹措的军费为2.25亿日元,实际使用的则为200,476,000日元。如果去除后来日本进攻台湾和澎湖列岛的军费,学者估计,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支出的军费大约为1.44亿,折合清银(库平银)1亿两。

对比可见,日本政府在战时筹措的资金达到清政府的3倍以上。而在战前,清政府的年收入约为8000万两白银,日本政府的年收入则仅为8000万日元(折合白银约5000万两),反低于清政府。可见,日本政府能在战时有效地筹措远大于清政府的军费,背后是有其国家能力支持的。

2、筹款方式的对比

战争中,清政府的筹款方式完全是旧式的,而且阻力重重。如中央政府(户部)方面,只有停止工程、核扣俸廉、预缴盐厘、酌提运本等一些开源节流的办法;此外,虽然希望能通过增税(增加厘金、商号等捐输)的方式筹集更多军费,但效果并不理想。向各省督抚摊派筹款任务也不顺利:地方上一旦阳奉阴违、推辞拖延,中央对此就毫无办法。

日本方面则通过超常规地动员财政金融机器为战争筹措了大量的资金。日本政府一面煽动民族主义情绪,一面运用短期借贷、增加纸币供应、发行国债等近代金融手段,促使财界及民众在经济上支持战争。特别是其利用中央银行的信用实现了资金的挪用,即:先由政府增发纸币,大部通过其在国内的军用物资消费流入流通领域,再针对国内发行小额公债,收回增发的纸币。据统计,战争期间实际花费的1.44亿元中,仅公债的融资额就达8000万日元,相当于清政府筹措的全部款项。这一筹款方式上的反差,更进一步暴露了清帝国金融系统的落后及其与日本国家能力的差距。

3、总结

领导对外战争是国家最重要的职能之一,而军费的筹措则直接影响到战争的结果。在甲午战争的过程中,清政府与日本政府所筹得军费之比的悬殊暴露了清帝国国家能力,特别是其财政汲取能力方面的不足。这种不足使清军(特别是海军)不得不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作战。而从结果看,战争给晚晴的近代化带来了挫折,借款和军费赔偿也使其财政承受了更沉重的负担,为本就欠缺的汲取能力更雪上加霜。这一系列问题对其后的近代化发展无疑是不利的,由此,清帝国国家能力之不足对近代化产生的影响,也可见一斑了。

参考文献

1、王绍光、胡鞍钢:《中国国家能力报告》,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
2、谢昌旭:《战争债券与战争融资——基于中日甲午战争与美国南北战争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12年。
3、张锡科:《甲午战争清政府的军事外债问题初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第35-37页。
4、崔金柱:《甲午战争期间日本的军费筹支》,《世界历史》,2015年第2期,第69-77页。

上一篇:微光下一篇:《周易》卜筮“灵验”浅析——从几次占卜经验说起


添加新评论

最新文章

最近回复

  • 塑芬:这不就是我《卸载》的2022版吗
  • 塑芬:干掉他 巨无霸
  • 萌萌:我也是,想哭,不到两天时间,我仿佛将心灵迈入了进那片荒原
  • 萌萌:您还上网吗?我不知道怎么称呼您,想问个问题,qq 群是多少?作者...
  • Arya:明月大大你好呀,我也好喜欢这本书呀,也很关心坏坏熊的近况,哪怕1...
  • 匿名用户:super dick!网站又开张了!
  • 青大将丸:这是小说吗
  • :简直厉害!
  • 面膜批发:好文章,谢谢分享
  • 耐火砖:很清新的文字,拜读了!

分类

标签云

生活点滴 人生百味 读书心得 历史学 诗歌 博客故事 灵光乍现 小说 社会万象 音乐分享 文艺评论 形而上学 社会学 国学 漫画 学术评论

随机文章

热评文章

归档

友情链接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