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列表

西安考察日记(已坑)

6月25日 晴 今天是预定出发的日子,于是略加准备,下午六时许赶到上海火车站。其时同学多已到了,于是草草吃饭,上车,不久径往西安而去。 车上热闹,但同行多有不识的,于是不能尽兴。所幸与12级相处业已两学期,也不觉什么尴尬。真正成为问题的,是上铺窄小,空调又冷,不能入睡。于是下床,又寻些与乾陵、永泰公主陵等相关的电视节目看了,以备明日之需。 二时许,看得困倦,终于上床就寝。 6月26日 雨 列车晚点约十五分,九时过半才抵达西安。下车后,不待歇息,就被大巴接走,直奔乾县。因为预先知道要去乾陵和懿德太子墓,此时虽然疲惫,却也颇期待。 车上听导游作开场白。诸如陕西地理等,因为没有地图,光听也 ... [阅读全文]

杨广受菩萨戒始末杂叙

按:本文为2014学年春季学期“佛教概论”课的作业。 摘要: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复杂的一位皇帝。他在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晋王、扬州总管任上从天台智顗和尚处受菩萨戒,法名总持。但实际上,这一宗教行为深受世俗政治的影响。杨广本人对佛教的理解是相当功利的,对义理、修行的兴趣也不大,并且他受菩萨戒也有非常现实的考虑。他的成功和失败和这一点都有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隋炀帝 杨广 智顗 菩萨戒 杨广是中国历史上颇为复杂,也具有很大争议的人物。作为君主,他雄才大略,却因性格傲慢、手段激烈,最终事与愿违、身败名裂。他一生的功过是非甚多,历代以来都是各家议论的焦点,这里不再涉及;而值得注意 ... [阅读全文]

课后随想:谋求和平的策略与尺度

按:本文为2014学年春季学期“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课的作业。 老实说要写上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课的感想,起初还真不知如何下笔。因为我偏好从世界性的国际关系角度来思考,但十周的课程转眼过去,本以为会讲一些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理论实践的历史,不想实际听到的内容,关于边疆和民族关系话题的还多一些。然而也不能说是期待落空,毕竟收获了过去未曾了解的知识,也是意外之喜——而且在我看,就某种程度而言,这两者的核心问题其实也是一致的。 然则何出此言?我是这样想的:在今天,和平是多数人的愿望,也是关乎他们福祉的头等要事;因此,怎样谋求和平共处就不仅仅是国际关系学的问题,也是全人类的问题。人类能不能寻找到 ... [阅读全文]

毛泽东的理想与失败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最重大、也最复杂的事件群——我所以敢说得这样坚决,在于它包含上下前后无数的事件,无论从时间之长、地域之广,还是参与人数之众看,都可谓前无古人。而从影响论,文革也无疑“震烁古今”;一个文革后在中国流传的不无心酸的笑话称:文化大革命,实际是革了“文化”的命。这种说法,更加凸显了文革不能忽略的地位。除此之外,文革中的许多事件还充满荒唐、怪诞乃至不可思议,它向我们展现了人的无限可能,填平了人与“非人”之间的沟壑;许许多多的谜团也暗藏其中,有的已经为我们所知,有的还等待后人去发现,另一些则或许要永远尘封——然而,它们在当代中国人心底埋下的阴影却不能同它们的身形一道隐匿。 ... [阅读全文]

日本右倾化的原因分析

按:本文为2014学年春季学期“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的作业。 摘要:日本右倾化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形成原因是多样的。它是在今天日本的国际政治现实下形成的特殊现象。它既是对国际关系危机和不安的反应,也是对明治时代国家安全思想的传承。它更是人类文明既存秩序下的现实选择,从而成为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右倾化 国际关系 国家安全 现实主义 日本政界和社会的右倾化问题是当今中国面临的一个焦点问题,它关系到中国的军备、外交等多方面政策的思考和制订。对此,不少学者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如周永生《日本政治、社会右倾化问题探讨》一文,在经济、国际关系等通常角度上作了简要而深刻的分 ... [阅读全文]

五蕴十二因缘瞎记

这两天看圣严法师《佛学入门》,看到四圣谛处,一下跃出来五蕴、十二因缘,真被砸了个结实。不过仔细想来,却有一些方便理解的法门,权且抄在这里,以备不时之需。 先是五蕴:色、受、想、行、识。以我的理解,五蕴在佛教里,是众生在建构自我和世界形相时执着的五种实存。同西方哲学的某些范畴一样,这些实存被分成物质和精神两个种类;其中,精神又被分为四种层次,足可见佛教对意识活动的重视。 色蕴的对象是我们一般所说的物质世界,在其中,关键性的媒介是眼、耳、鼻、舌、身的所谓五根,他们所传达的色、声、香、味、触五种信息,让我们足以在脑海中形成物质世界的种种性质和形象。 在精神的四部分种,受蕴是直观,是我们通过 ... [阅读全文]

简谈我的佛教观及对“佛学概论”课的期待

按:本文为2014学年春季学期“佛教概论”课的作业。 要陡然描述出我对于佛教的认识,其实并不容易。这首先因为与其他宗教相比,佛教在中国是个太过日常化的东西,它处处有,又处处没有——所以有,在于佛教的某些教理和用辞早已悄然潜入中国人的思维,影响至深;而所以没有,又在于这些中国人、乃至许多口诵佛理的“善男信女”,去挖掘他的精神,却并无一个明白的佛教核心,反而充斥着各种民间信仰和“口传佛理”。两相相合,就让一个属于佛教的本来面目(如果有)变得扑朔迷离了。 其次,由于这种日常化的作用,我对佛教的认识(在没有特地钻研教理的情况下)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从而造成了多层次的印象。更何况,我 ... [阅读全文]

梦轩札记:《苏菲的世界》(20)洛克

一、新知 1、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 (1)理性主义  1)基本观点:  Ⅰ、理性是知识的源泉  Ⅱ、人可能在没有任何经验之前,就先有了一些与生俱来的概念;这些概念越清晰,就必然越与实体一致  2)流行时间:17世纪  3)代表地域:欧陆  4)代表人物: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 (2)经验主义  1)基本观点  Ⅰ、一切关于世界的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经验获取的  Ⅱ、如果不透过感官的体验,我们心中一无所有  2)流行时间:18世纪  3)代表地域:英国  4)代表人物:洛克、伯克莱(贝克莱)、休姆(休谟) (3)经验主义运动  1)核心理念:  Ⅰ、人在看到这个世界之前对它没有任何固有的 ... [阅读全文]

略说20世纪初胡适与鲁迅的社会改良思想

胡适与鲁迅是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两个大人物。他们都做过教授,也做过官,名字常常与那时风起云涌的革命大潮联系在一起,然而他们却都不是革命党人——胡适从来不赞成暴力革命,鲁迅虽然与左派来往,但和后者在改良思想上也大有一番距离。总体而言,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救国大潮中,他们的反应都略显冷淡和悲观,却造化弄人似的被推到斗争前沿,后者更成为所谓“斗士”。他们的境遇颇多类似,改良思想自然有许多共通之处,但仍旧多有不同;这些观念散见于他们的作品中,稍假品味,便能略知他们的真心。而所以选20世纪初年(尤其10、20年代)来说,在于那时他们刚刚回国参与政治,思想还比较纯粹,较少参杂后来现实政治的沧桑与作为公 ... [阅读全文]

梦轩札记:《苏菲的世界》(19)斯宾诺莎

一、新知 1、斯宾诺莎(1632-1677)其人 (1)荷兰的犹太人,因发表异端邪说被逐出犹太教会,在近代哲学家中少见 (2)事态最严重时,家人也与他断绝关系,只能为人磨镜片糊口 2、宗教观 (1)对现存宗教的看法:基督教和犹太教之所以流传至今完全是透过严格的教条与外在的仪式 (2)对圣经的看法:  1)否认整本圣经都是受到上帝启示的结果,认为阅读圣经必须时时记得它所撰写的年代  2)第一个对圣经进行“历史性批判”,通过批判性阅读发掘经文中的矛盾之处 3、基本哲学倾向 (1)用永恒的观点看问题 (2)用几何学方法证明伦理学 4、本体论 (1)泛神论:上帝就是世界(整个宇宙),上帝与他 ... [阅读全文]

最新文章

最近回复

  • 塑芬:这不就是我《卸载》的2022版吗
  • 塑芬:干掉他 巨无霸
  • 萌萌:我也是,想哭,不到两天时间,我仿佛将心灵迈入了进那片荒原
  • 萌萌:您还上网吗?我不知道怎么称呼您,想问个问题,qq 群是多少?作者...
  • Arya:明月大大你好呀,我也好喜欢这本书呀,也很关心坏坏熊的近况,哪怕1...
  • 匿名用户:super dick!网站又开张了!
  • 青大将丸:这是小说吗
  • :简直厉害!
  • 面膜批发:好文章,谢谢分享
  • 耐火砖:很清新的文字,拜读了!

分类

标签云

生活点滴 人生百味 读书心得 历史学 诗歌 博客故事 灵光乍现 小说 社会万象 音乐分享 文艺评论 形而上学 社会学 国学 漫画 学术评论

随机文章

热评文章

归档

友情链接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