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与思考 » 形而上学 » 文章内容

再谈语言、理性与他心知的困惑

按:本文是2011学年春季学期“现代西方哲学十讲”课的随堂问卷反馈,批注者为哲学系鲍建竹老师。

这些天正巧与恋人遇上一些情感问题,其中的过程非常耐人寻味;它涉及的诸多层面都是我日常想及,老师也常提及的。可即便如此,我依旧无法克服它们,于是心里十分煎熬。

首先是理性的问题。从一开始,我与她在行动类型上就存在鸿沟,从而无法相互理解:我的行动主要来自价值理性,而她的纯粹受情感支配。这个分歧的后果在我的思维模式突破理性的枷锁后依然不能消除。即便我认为“理性只是一条好狗”——我们大可以就这样利用它来追求非理性价值,而且它作为工具已经被证明是卓越的。但我最终发现,我自己通过理性谋得的情感愉悦与她出于情感随意而为所获的依然有着显著区别。我通过理性得到了可靠的(假设情感行动是不可靠的,它所追求到的情感愉悦没有稳定结构,也不能持久保存)追求幸福的工具(或者说趋向幸福的途径),但理性缺乏鉴别非理性价值手段;我感觉自己的快乐中还是有微妙的异样,这令我非常苦恼。

其次,语言的劣势正进一步凸显。在我与她的交往中,由于思维模式的差异,语言的不可靠与隔阂得到了增益。譬如:她时常喜欢对我撒娇,但我往往不能正确释读其涵义——她的语言与她的本意是隔离的,而她的话语体系与我的又彼此隔离,以致我可能将她的撒娇或耍赖行为判定成其他意义,使她的语旨预期不能达到。为此,我尝试苦口婆心地劝她换一种途径:因为人的意识始终是理性的,意识对自己行为目的的理解已经可能存在偏差,付诸语言后又有一次偏差;同样类型的偏差在对方那里又将经历两次,如果不尽力采用全真的表达,如何保证交流的顺畅?可正因为这些因素本身的存在,使得我向她解释这些因素的努力又再次失败。语言观念的隔阂让我倍感忧虑。

除此以外,社会学课上我又读了《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感慨不少。对于人们在生活中的言语和行为的意义、来源及其诉求的问题上,我的理解越来越深。可是我却发现:自己对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理性认知愈深,生活的乐趣也愈少,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也就愈困难——对于我最熟悉的恋人更加如此。正因我过于了解她每一个符号的意义与来由,我的理性愈来愈干扰我的言行,而她也益加觉得我的冷静是可怕的,认为我的情感体验是来自理性分析,而非一片真心。我想理性正侵蚀着我的每个日常,于是不禁想问,我还能战胜理性吗?

批:

1、理性和情感其实只是在分析中才可以分离,在现实中是不可分离的。只不过不同的人诉诸理性和诉诸情感的程度不同而已。当然在理性支配下付出的情感和获得的愉悦肯定更加理智、温和而持久,但没有非理性那么强烈、炙热和彻底。但是诉诸理性的爱情恰恰才是成熟的体现,可是对女孩子而言,倒显得有点不够投入甚至近乎冷淡,以致产生怀疑。

2、理性并不缺乏鉴别非理性价值的手段。情感犹如脱缰的野马,恰恰需要理性的驾驭,也能够被理性所驾驭。这就是伦理的意义所在。

3、语言交流要能够畅通,一定要考虑语言的可接受性,不光是通常意义上的语言,也包括身体语言等等。而这种可接受性的获得、把握、理解和运用只有以反复交流才能获得。所以,关键还在于多相处。

上一篇:关于博客整修及今后发展的问题下一篇:似乎是第400篇博客


添加新评论

最新文章

最近回复

  • 塑芬:这不就是我《卸载》的2022版吗
  • 塑芬:干掉他 巨无霸
  • 萌萌:我也是,想哭,不到两天时间,我仿佛将心灵迈入了进那片荒原
  • 萌萌:您还上网吗?我不知道怎么称呼您,想问个问题,qq 群是多少?作者...
  • Arya:明月大大你好呀,我也好喜欢这本书呀,也很关心坏坏熊的近况,哪怕1...
  • 匿名用户:super dick!网站又开张了!
  • 青大将丸:这是小说吗
  • :简直厉害!
  • 面膜批发:好文章,谢谢分享
  • 耐火砖:很清新的文字,拜读了!

分类

标签云

生活点滴 人生百味 读书心得 历史学 诗歌 博客故事 灵光乍现 小说 社会万象 音乐分享 文艺评论 形而上学 社会学 国学 漫画 学术评论

随机文章

热评文章

归档

友情链接

其它